联系电话:020-85280256  招生电话:020-85280255

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

发布者:新闻部发布时间:2024-12-27浏览次数:10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叶晓燕


其实,认识自己,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两千五百来有很多的哲学家都探讨过这个问题。比如:老子说,自知者明。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认识自己,是所有智慧的开始。伟大的哲学家尼采也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就什么也不会失去。

在座的同学们初入大学,肯定感到既兴奋又迷茫。那我们如何在大学这个自我成长的关键期更好的认识自我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两个方法。

第一个是要建立正确的比较观。

首先是纵向比较。比较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较的目标是谁?是我们自己。纵向比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进行。这个理论把我们每个人成长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冲突。如果我们能够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所以我们纵向比较先看看自己每个时期是否顺利解决冲突,并形成对应心理品质。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大概是18-20岁处在成年早期,纵向比较的时候就可以和自己的青春期比。

第二种常用的比较是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的某些方面与他人进行比较。比如我们可以和身边的同学比较学习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进行查漏补缺。和师兄师姐比较,可以学习他们方法经验、职业规划等;与老师比较,就要学习老师身上专业知识、科研思维等。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什么?是要避免过度比较什么是过度比较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小A,在其他同学眼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勤奋刻苦,乐于助人。但她时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例如,如果同学对待漂亮的女孩子更热情一些,而对待她态度差一点时,小A就会觉得自己长的不够好看,很难过。小A原话是:“即使知道没人关注我,我还是下意识注意他人,甚至违心的迎合对方。”案例中的小A就是一个过度比较的例子,她把比较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社交。

其实,正确的比较观,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及,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德行贤良的人就向他看齐;看到德行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二个认识自我方法是乔哈里窗。

心理学家乔瑟夫 (Joseph)和哈里 (Harry)曾提出过一个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公开我、盲目我、隐私我和未知我。

公开我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如:我们的长相、性别等…… 

盲目我指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 比如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

隐藏我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例如: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历

未知我指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这通常是指一些尚待开发的潜力。

认识自我就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根据镜像理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调节乔哈里窗。例如,“以诚为镜”,开诚布公呈现自己适当扩大公开我以人为镜,主动询问他人对自己不同方面的看法,减少盲目我;以“心”为镜,在信任的人面前,放下心防,减少隐私我以事为镜多去探索新鲜事物,发现自己的潜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我更丰富、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