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0-85280256  招生电话:020-85280255

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⑤ 万象“耕”新,共创耕读研学基地

发布者:新闻部发布时间:2024-08-08浏览次数:102

一、项目场地介绍

义合镇是新中国审计制度奠基人阮啸仙的故乡,是广东省客家文化历史名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义合镇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阮啸仙故居,苏东坡后裔聚居地苏家围,下屯村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等,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义合中学是义合镇的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初中生人数为200多人。距离义合镇中心2公里。北临东江,东临久社水。距离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仅300米,仅相隔一条G25长深高速,具有十分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因缺乏合理地规划、学校土地利用率较低、农文旅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学校周边土地闲置,未能充分有效利用。

二、立足当地特色,实现合理规划

    着眼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农文旅发展需求,为完善当地自然耕读教育基础设施,学院组建了“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于今年暑假在喻凯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义合镇开展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并与当地镇政府和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到耕读研学示范基地的筹划情况。基于此,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园林、城乡规划和林学的学科优势,将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相结合,通过挖掘基地的可建设空间,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为当地规划一所具备科普性、趣味性、观赏性和教育性的现代农耕研学示范基地。

    

(团队与义合中学负责人沟通需求并走访研学基地待开发土地)

    团队在讨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通过查询大量义合镇的历史文化资料,力图使设计更加贴近本地风貌,并走访当地已建设落实、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区域,将其中的特点作为设计元素,使设计成果与本镇风格保持一致。团队成员在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后,综合不同成员专业特色,开始绘制平面图、建立基地模型,进行景观设计,细化种植区作物,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最终完成了设计方案。

(团队成员走访记录义合镇周边设施与景观植物)

(团队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团队将用地划分为景观区、科普区、作物种植区、山茶区四个部分,基本满足校方对于基地观赏性、课程趣味性、学生教育性的要求。同时,团队还补充基地排水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基地建设的预算编制。

(农耕研学基地功能分区图)

(农耕研学基地入口景观区效果图)


三、开展深度调研,把脉乡村发展

    为深入了解义合镇耕读教育开展现状及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团队在实践之余,积极响应学校“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的号召,先后前往南浩村、中洞村、香溪村、上屯村、高楼村、超阳村和街镇社区进行走访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当地村干部座谈交流,团队成员对当地耕读教育的宣传推广及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概况、乡村治理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团队与上屯村宋宪平副主任进行座谈)

    在研学基地设计中,本次青年突击队的负责人钟丽丽深刻体会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项目需要统筹考虑更多课堂以外且能够实际落地的问题。她认为,设计方案必须具备用户思维,同时系统性兼顾成本核算、施工进度以及出现的突发情况等,严谨细致地处理好每一处细节才能确保项目的实际落地。

    今后,实践团队将紧密围绕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和团省委“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地规划,跟进落地实施,协助义合镇推动农耕教育深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自然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